《罗小华日记手稿入藏三明档案馆:揭秘苏区建设细节,传承红色记忆》

近日,一份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罗小华的日记手稿正式入藏福建省三明市档案馆。这份手稿不仅记录了罗小华在苏区时期的生活点滴,更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苏区建设的诸多细节,为后人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罗小华,原名罗瑞卿,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亲身参与了苏区的建设与发展,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献。此次入藏的三明档案馆的罗小华日记手稿,正是他当年在苏区工作、生活期间所写。
这份手稿共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苏区建设日记》、《战地日记》和《回忆录》。其中,《苏区建设日记》详细记录了罗小华在苏区时期的工作、生活以及所见所闻。从手稿中,我们可以看到苏区建设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以及革命先烈们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感人故事。
在《苏区建设日记》中,罗小华详细描述了苏区建设的各个方面。他写道:“苏区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苏区建设时期的指导思想。在罗小华的笔下,我们看到了苏区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如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步步把苏区建设成为革命根据地。
手稿中还记载了罗小华在苏区时期的工作经历。他曾担任过苏区政府的财政部长、军事部长等职务,为苏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日记中,他详细记录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带领苏区人民走向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罗小华的日记手稿中,还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苏区建设细节。例如,他描述了苏区时期的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苏区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这些细节为后人研究苏区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明市档案馆馆长表示,罗小华的日记手稿入藏档案馆,对于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档案馆将充分发挥这份珍贵文献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区建设的历史,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此次罗小华日记手稿的入藏,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珍视,更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份手稿将激励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罗小华日记手稿的入藏三明档案馆,为我们揭秘了苏区建设的细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 • 全球首条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线在三明投产,引领绿色材料新潮流
- • 宁化首届黄慎文化艺术节盛大启幕,传承与创新共谱华章
- • 三明市携手省属企业签约111.2亿元项目,共谋强链补链促产业转型升级新篇章
- • 华为工业互联网中心正式落地,300家企业接入数字孪生平台,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 • 清流鲜切花冷链物流网建成,48小时直达京沪高端花市,花卉市场迎来新变革
- • “将乐龙栖山开启‘碳汇+文旅’试点,游客购碳积分抵门票”
- • 明溪淮山:打造“药食同源”品牌,引领健康食品新潮流
- • 2025年最火的新开传奇网站排行榜
- • 我市残疾儿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入学安置率高达99.8%,送教上门服务实现全覆盖
- • 清流林畲镇“零污染村”全覆盖,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反哺生态农田
- • 清流赖坊“全牛宴”申遗成功,美食博主打卡狂潮:一头牛烹制36道佳肴,传统美食魅力无限
- • 尤溪梅仙镇“肉光饼技艺大赛”盛大举行,百年炭火烤炉重现街头,传承非遗美食文化
- • 建宁县生态茶园再创佳绩,获国际有机认证,出口量突破千吨
- • 台湾农业专家团助力福建三明,共推精致农业技术发展新篇章
- • 三明市成立小吃产业研究院,发布《预制菜标准白皮书》引领行业标准化发展
- • 沪明对口合作再升级,临港集团投资80亿打造三明国际产业社区
- • 明溪微雕大师匠心独运,0.5毫米字刻革命诗词《红色记忆》系列
- • 三明百个社区共庆“邻里文化节”:展绝活、烹百家饭,构建和谐邻里情
- • 将乐龙栖山启用AI护林员,盗伐案件同比下降80%,科技守护绿色家园
- • 尤溪联合梯田星空露营节盛大开幕,农耕体验吸引城市亲子客
- • 远山三人行:探访沪明临港产业园,共赏山海协作新成果
- • 泰宁铁路主题公园成为民国剧热门取景地,影视IP助力周边民宿火爆
- • “三明共享农庄模式走红,市民认养土地助力农户增收50%”
- • 将乐光明乡“菌菇工厂”投产,废弃竹屑变黄金,年产值突破8000万
- • 清流赖坊古民居“时间胶囊”:住明清老宅,学耕读传家
- • 三明市深化城乡教师交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 • 三明首个夜间经济示范区落户三元徐碧老街,点亮城市烟火气
- • 尤溪梅仙镇“村村播”基地助力农民变身网红,农货月销突破2000万元
- • 沙县智慧停车系统全面覆盖主城区,实时查询助力缓解“停车难”
- • “俞邦村:小吃第一村,从扁肉拌面到乡村振兴之路”
- • 三明百个社区吹响非遗传承号角,居民踊跃加入民俗共享工坊
- • 永安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投产,京东领投智慧仓储项目,共筑智慧物流新篇章
- • 三明市区“一河两岸”夜经济带开放,光影秀点亮闽江源,打造城市新名片
- • 宁化石壁村客属商会助学20年,谱写3000学子圆梦大学新篇章
- • 建宁金铙山:闽山之巅观云海,高山小火车浪漫上线
- • 将乐常口村发行全国首单“生态股票”,村民年分红人均1.5万元,绿色致富新路径
- • 全国首个“教育元宇宙实验室”在三明一中建成,开启教育新纪元
- • 沪明协作再深化,上海自贸区三明联动创新区挂牌成立,共谱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尤溪联合梯田: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传承千年农耕智慧
- • 建宁莲子太空育种成功,亩产提升30% 打造“中国莲子硅谷”
- • 清流县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精准帮扶案例荣膺全国十佳
- • 泰宁县“一校一泳池”计划圆满收官,全县中小学生游泳技能普及率达成100%
- • 三明创新“林业碳汇+保险”模式,林农每亩林地年增收200元
- • 清流县建成李宽和革命事迹体验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大田板凳龙舞动元宵:百年非遗点亮乡村振兴之夜
- •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成功落地,三明职专引入双元制培养模式助力人才培养
- • 泰宁设立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精神助力旅游服务品质飞跃
- • 全国首个“银发非遗护卫队”平均年龄70岁,携手守护23项濒危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