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首部《红色民俗志》发布,257项革命年代生活技艺传承千年文化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正式发布了首部《红色民俗志》,这部志书收录了257项革命年代的生活技艺,旨在传承和弘扬三明市丰富的红色文化和民俗传统。
《红色民俗志》的编纂历时数年,由三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牵头,联合市内多家研究机构共同完成。该志书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文字,记录了三明市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在艰苦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生活技艺。
据编纂者介绍,这257项生活技艺涵盖了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既有传统的农业、手工业技艺,也有在革命年代形成的特殊技艺。这些技艺不仅反映了三明市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顽强拼搏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红色民俗志》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革命年代生活技艺。例如,三明市的竹编技艺,是当地人民在战争年代为了生存而发展起来的。他们利用竹子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品,如竹篮、竹席、竹椅等,既实用又美观。这种技艺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竹文化,也成为了三明市的一大特色。
此外,三明市的木雕技艺也是一项重要的革命年代生活技艺。在战争年代,木雕艺人利用有限的木材资源,创作出许多具有革命主题的木雕作品,如《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成为了革命精神的象征。
《红色民俗志》的发布,对于传承和弘扬三明市红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人们了解革命战争年代三明市人民的生活状况,感受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其次,这部志书对于研究我国革命历史和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最后,它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些革命年代的生活技艺,三明市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展览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这些技艺;另一方面,将加大对传统技艺传承人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创新和发展,使这些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总之,《红色民俗志》的发布,标志着三明市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和民俗传统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三明市将继续努力,让这些革命年代的生活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 明溪微雕大师匠心独运,新作《千里江山图》亮相国博,发丝上刻写朱熹诗词,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建宁溪口镇杂交水稻制种扶贫模式全国推广,助力6000户脱贫致富
- • 新加坡吉宝资本注资三明林权交易平台,碳汇产品拟登陆新交所,绿色金融再添新动力
- • 永安重卡换电模式全省推广,5分钟换电续航千里,绿色物流新时代来临
- • 千年古菌种库开放,泰宁上青游浆豆腐技艺申遗成功
- • 清流村村通冷链物流,鲜切花损耗率降至5%助农稳收
- • 清流长校镇“板凳龙斗春”重启,百节巨龙蜿蜒古街祈丰年
- • 尤溪联合梯田“开犁节”举行,千人共品农耕百家宴,传承农耕文化,共享丰收喜悦
- • 清流冷泉康养公寓项目交付,提供300张普惠养老床位,助力养老事业新发展
- • 沙县小吃原料基地扩容至万亩,辣椒酱年产能突破10万吨,助力产业升级
- • 尤溪县创新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城乡教师教案互通率100%
- • 三明市在RCEP国家设立8个招商联络处,半年内签约项目45个,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永安城区背街小巷焕新颜,30条小巷告别“雨天泥泞”
- • 将乐县职教中心“非遗工匠班”开班,龙池砚雕刻技艺融入学分体系,传承匠心精神
- • 建宁黄坊乡树葬公祭活动倡导绿色殡葬,千棵纪念松成生态地标
- • 建宁黄坊乡树葬公祭活动,千棵纪念松树成生态新景观,倡导绿色殡葬新风尚
- • 沙县小吃文化城荣膺国家级研学基地,亲子体验团日均接待千人
- • 将乐擂茶习俗荣登人类非遗名录,全民擂茶大赛盛况空前,3000家庭共襄盛举
- • 建宁黄坊乡留守儿童成长营地正式启用,大学生志愿者驻点帮扶助力成长
- • 泰宁暖菇包推艾草青团限定款,有机原料种植基地扩产3倍,引领健康美食新潮流
- • 大田美人茶牵手星巴克,有机茶园亩产值翻三倍,共谱茶香新篇章
- • 清流赖坊花生推“助农盲盒”,非遗手作小物助力乡村振兴
- • 建宁“五子登科”生态产业园产值破百亿,莲子加工助力万人就业
- • 将乐社区“幸福食堂”:一元午餐,温暖孤寡老人的冬日暖阳
- • 闽粤赣三省共建中央苏区经济走廊,三明担当核心节点
- • 永安桃源洞:丹霞奇观与悬崖栈道的极致探险之旅
- • 建宁全域无废乡村试点成效显著,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达98%
- • 闽西北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在三明正式投入运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东盟华商总会投资50亿,助力三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
- • 政策加码!三明市加大力度扶持智慧农业项目,最高投资补贴高达30%
- • 尤溪县纺织产业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出口订单逆势增长40%
- • 生态警务助力,三明法治化指数连年攀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 宁化启动客家历史名人数据库建设,首批收录37位杰出人物
- • 明溪县中德双元制职教项目成功落地,精密制造实训设备引领工业4.0潮流
- • 清流嵩溪镇家门口扶贫车间投产,留守老人月均增收2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将乐县杨时墓:历史文化的瑰宝,申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正当其时
- • 永安竹荪宴荣膺中国地理标志宴席认证,竹海采摘游预订量翻番,打造旅游新亮点
- • 泰宁铁路主题公园成民国剧热门取景地,影视IP助力周边民宿蓬勃发展
- • 尤溪朱子诞辰纪念:千人齐诵《家礼》 重温南宋儒风盛况
- • 尤溪梅仙光饼携手国潮快闪店,朱元璋IP联名款抢购一空,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三明市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助力农业主体覆盖率达80%
- • 永安小陶镇农业气象保险实现全覆盖,极端天气理赔24小时到账
- • 三明乡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助力集体经济增收翻番
- • 三明试点“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破解“靠天吃饭”难题,助力农业稳定发展
- • 永安青水畲乡高山蔬菜直供港澳,冷链专线24小时直达,打造绿色健康食品新通道
- • 将乐常口村“生态股票”创新模式,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3万元
- • 三明机场再添国际货运航线,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运营,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沙县小吃中央厨房投产,预制冷冻拌面全球48小时直达,开启美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