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银发非遗护卫队”平均年龄70岁,携手守护23项濒危技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全国首个“银发非遗护卫队”应运而生。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高达70岁,他们用智慧和热情,守护着23项濒危技艺,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银发非遗护卫队”的成员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退休老人。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技艺,为了传承和发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这支队伍。这支队伍的成立,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银发非遗护卫队”的成员们,平均年龄70岁,他们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为濒危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不仅自己动手实践,还积极传授技艺,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在他们的努力下,23项濒危技艺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在“银发非遗护卫队”的队伍中,有一位名叫李大爷的成员,他擅长剪纸技艺。李大爷说:“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这项技艺,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传承剪纸文化。”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大爷和他的队友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他们走进社区、学校,举办剪纸展览和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的历史、技巧和艺术价值。此外,他们还利用网络平台,分享剪纸技艺,让更多人参与到这项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
在“银发非遗护卫队”的努力下,许多濒危技艺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例如,他们成功地将传统刺绣技艺传承给新一代,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此外,他们还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让更多濒危技艺得到国家的重视和保护。
当然,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一些技艺传承人年事已高,后继无人;一些技艺因市场需求减少而逐渐失传。面对这些困难,“银发非遗护卫队”的成员们没有退缩,他们坚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银发非遗护卫队”的成立,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大创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理念,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在“银发非遗护卫队”的守护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 县残联倾力打造“上门评残”服务,关爱行动不便群体
- • 台湾教师研修基地年培训师资300人,引入台胞教师42名,共促两岸教育交流与发展
- • 台湾学者赴将乐考察杨时文化 共编两岸理学读本
- • 《穿越清朝,解密永安安贞堡古堡谜案:一场剧本杀的奇幻之旅》
- • 明溪南方制药抗新冠口服药进入临床三期试验,为全球抗疫注入新力量
- • “泰宁红军街沉浸式剧本杀上线,年轻游客重走革命路,传承红色精神”
- • 三明金柑香飘东盟,冷链专线助力泰国曼谷市场拓展
- • 建宁溪口镇“区块链溯源梨”上市,扫码即可追溯生长全周期数据
- • 三明市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助力全市80%农业主体共谋发展新篇章
- • 闽江源生态补偿基金启动,社会资本投资环保项目享30%收益兜底,共筑绿色未来
- • 尤溪朱子诞辰纪念:千人齐诵《家礼》再现南宋儒风
- • 大金湖打造“零碳旅游示范区”:30亿资金注入,光伏游船与碳积分系统引领全国绿色旅游新潮流
- • 大田县留守儿童心理关爱平台上线,AI预警系统助力干预危机
- • 建宁高峰村“莲海木屋”投用,星空露营季门票预售破万张,乡村旅游新地标诞生
- • 沙县小吃原料基地扩至万亩,辣椒酱年产能突破10万吨,助力小吃产业升级
- • 闽江干流高等级航道三明段通航,内河航运成本大幅降低40%
- • 三元区中村乡“生态司法修复基地”揭牌仪式圆满成功,300亩补植复绿林地焕发新生机
- • 三明市积极拓展RCEP市场,半年内设立8个招商联络处签约项目45个
- • 我市残疾儿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入学安置率高达99.8%,送教上门服务实现全覆盖
- • 泰宁竹科技产业园二期竣工,竹纤维餐具引领出口市场新潮流
- • 三明稀土产业园牵手中科三环,永磁材料产值目标直指200亿
- • 永安石墨烯研究院与华为携手,共创智能温控材料新篇章
- • 永安石墨烯产业园二期盛大开建,签约项目助力我国石墨烯产业迈向新高峰
- • “中欧班列‘三明号’首发,闽西北至欧洲陆路新通道正式打通”
- • 沙县夏茂镇小吃原料产业园落成,酸菜、花生酱产业助力2000农户增收
- • 全国首个“小吃产业人才特区”落户沙县,技术入股最高可获千万补贴
- • 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党史教育,沉浸式教学在全市高中推广获教育部点赞
- • 三明市发布首部《红色民俗志》:记录革命年代生活技艺,传承红色文化记忆
- • 新一届“新时代青年先锋奖”揭晓,三明青年荣获全国殊荣
- • 大田文江镇“健康扶贫包”全覆盖,慢性病药品配送上门,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三元区建成全省最大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年减碳万吨,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北斗山樱花谷:春日限定粉色盛宴,万亩野樱绽放如梦如幻
- • 全市脱贫户动态监测系统上线,助力2025年底实现零返贫目标
- • 三明职教园荣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助力地方产业特色专业发展
- • 永安青水畲族乡创新畲药种植人才培养模式,补贴额度翻倍助力产业发展
- • 宁化河龙贡米数字化种植基地投产,亩均增收突破2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沙县小吃闪耀纽约时代广场,非遗文化输出再掀高潮
- • 全省首个石墨烯产业院士工作站落户永安,引领新材料产业发展新篇章
- • 泰宁景区周边民宿标准化改造,助力200家农户接待能力提升
- • 将乐社区“幸福食堂”:一元午餐,温暖孤寡老人的冬日暖阳
- • 永安黄椒深加工产业链成型,辣椒素提取技术全国领先
- • 沙县小吃产业链升级,中央厨房年供应食材突破100万吨,引领餐饮行业新潮流
- • 中国稻种基地建宁育成耐旱新品种,助力全国推广面积超千万亩
- • “永安AI教师助手”助力教育革新,备课效率提升70%,全省教育系统全面推广
- • 尤溪联合乡“长寿宴”习俗升级,百岁老人揭秘客家养生秘方
- • 建宁修竹荷苑荷花宴热销,莲子冰淇淋单日销量突破10万支
- • 明溪夏坊“游傩狮”面具数字化,非遗IP登陆元宇宙平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三明市在RCEP国家设立8个招商联络处,半年内签约项目45个,助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