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全域乡村习俗保护条例实施,非遗守护人基金助力文化传承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乡村习俗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三明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三明全域乡村习俗保护条例”,并在12个县区设立了非遗守护人基金,以期唤起全社会对乡村习俗保护的重视。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三明市制定了“三明全域乡村习俗保护条例”。该条例明确了乡村习俗保护的范围、责任主体、保护措施等,为乡村习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三明市12个县区积极响应,设立了非遗守护人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乡村习俗传承人培养:通过资助乡村习俗传承人参加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确保乡村习俗得以传承。
2. 乡村习俗保护项目支持: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习俗保护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助力项目实施,使乡村习俗得到有效保护。
3. 乡村习俗宣传推广: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民俗文化节、非遗展览等,提高公众对乡村习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4. 乡村习俗研究:鼓励专家学者对乡村习俗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内涵和价值,为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非遗守护人基金的设立,为三明市乡村习俗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
案例一:泰宁县的“畲族三月三”是畲族人民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为了保护这一习俗,泰宁县设立了非遗守护人基金,资助畲族传承人参加培训,使畲族文化得以传承。
案例二:将乐县的“土楼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游客。为保护这一特色习俗,将乐县设立了非遗守护人基金,支持土楼文化节活动的举办,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习俗。
案例三:明溪县的传统木偶戏被誉为“活化石”。为保护这一濒临失传的技艺,明溪县设立了非遗守护人基金,资助木偶戏传承人学习、演出,使这一传统艺术得以传承。
总之,三明市“三明全域乡村习俗保护条例”的实施和非遗守护人基金的设立,为乡村习俗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相信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得到传承和发展,为我国文化事业繁荣作出贡献。
- • 泰宁梅林戏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游,农民演员年收入突破800万元
- • 永安青水畲族乡刀梯绝技挑战赛:惊险刺激,全网热议沸腾
- • 泰宁县“一校一泳池”计划圆满收官,全县中小学生游泳技能普及率实现100%
- • 清流赖坊古村漆器展:非遗大漆技艺与现代设计的精彩对话
- • 永安小陶镇“5G+数字果园”建成,AI精准灌溉节水50%,开启智慧农业新篇章
- • 沙县小吃中央厨房产业园日配送食材超千吨,助力小吃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 • 将乐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项目投产,助力宁德时代新能源车产业链完善
- • 三明市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农田用水效率提升40%
- • 建宁创新“5G+无人机”巡田系统,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达95%,助力农业现代化
- • 三明全力启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共筑闽江源头水质防线
- • 清流林畲红色小镇荣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
- • 清流赖坊镇“全牛宴”习俗申遗成功,美食博主打卡36道牛宴盛宴
- • 永安青水畲族乡创新畲药种植人才培养模式,补贴额度翻倍助力乡村振兴
- • 河龙贡米种植户喜获气象指数保险,共筑农业抗灾防线
- • 尤溪联合梯田荣登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稻鱼共生模式引领农业发展新篇章
- • 河龙贡米太空育种实验舱成功返回,地面培育工作正式启动
- • 三明市荣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十大创新举措引领教育新风尚
- • 三元区新增3所普惠性幼儿园,2025年秋季学期将提供2000个学位,助力幼儿教育普惠发展
- • “泰宁暖菇包邂逅二十四节气,艾草青团引爆网红市场”
- • 三元区再添新力,普惠性幼儿园数量激增,2025年秋季学期将提供2000个学位
- • “将乐龙栖山开启‘碳汇+文旅’试点,游客购碳积分抵门票,绿色旅游新风尚”
- • 三明全国首单“林业碳票”成交破千万,林农坐收“空气钱”
- • 将乐杨时大道雕塑群揭幕,展现“程门立雪”经典场景,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 • 永安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突破千家大关,降本增效成效显著超15%
- • 三元格氏栲森林马拉松启动,赛事经济激活乡村产业链新活力
- • 三明稀土新材料研究院成立,助力破解关键材料“卡脖子”难题
- • 泰宁丹霞世界遗产地旅游热浪袭来,年游客量突破800万,全域旅游收入增长45%
- • 《廖康标新书发布:深度揭秘上海女将三明抗清史》
- • 夏茂镇首条农村定制公交开通,助力偏远村居民出行
- • 大田县“1+N”课后服务模式启动,非遗剪纸与高山茶艺课程受热捧
- • 三明创新“林业碳汇+保险”模式,万亩林海变身“绿色银行”
- • 三明市偏远地区教师补贴政策升级:月薪最高可达40%,乡村教育迎来春天
- • 中国稻种基地在福建建宁育成耐高温水稻,亩产突破1200公斤,助力粮食安全
- • 明溪消防员英勇火场救出被困司机,应急救援演练常态化提升救援能力
- • 清流赖坊镇“全牛宴”习俗申遗成功,一头牛烹出36道菜引美食博主打卡
- • 全国首个“小吃产业人才特区”落户沙县,技术入股最高可获千万补贴
- • 大田对接泉州产业转移,机械铸造订单增长200%:产业升级助力县域经济腾飞
- • 闽粤赣三省共建“中央苏区经济走廊”,三明担当核心节点:共筑红色经济新篇章
- • 三明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Shein山区物流中心投建: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建宁金铙山山神祭: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登山客共赴火把巡山之旅
- • 将乐常口村生态分红再升级,村民年人均增收1.2万元,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三明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筑牢闽江源头水质防线
- • 建宁万亩梯田光伏项目开工,农光互补模式助力村集体年增收千万
- • 冷泉康养中心盛大开放,低保老人享受免费疗养福利
- • 宁化曹坊镇扶贫小额信贷助力乡村振兴,累计放款5亿,不良率低于0.1%
- • 三明林权改革迈向3.0版:区块链技术助力林权秒级交易
- • 大田屏山乡“智慧茶园”启用AI巡检无人机,春茶产量同比增25%
- • 大田武陵烤兔技艺传习所盛大落成,三代匠人同台演绎炭火秘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