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首部《红色民俗志》发布,传承革命年代生活技艺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正式发布了首部《红色民俗志》,这部收录了257项革命年代生活技艺的文献,不仅是对三明市深厚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革命先辈们英勇事迹的缅怀。这部《红色民俗志》的问世,标志着三明市在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红色民俗志》是一部全面记录三明市革命年代民俗文化的文献,旨在挖掘和整理三明市丰富的红色民俗资源,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该志共分为八个章节,涵盖了饮食、服饰、节日、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间工艺、民间体育、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
在这部《红色民俗志》中,收录了257项革命年代的生活技艺。这些技艺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更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岁月中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艺:
1. 革命年代饮食技艺:在革命年代,由于战争环境的特殊性,人们的饮食十分简朴。然而,在这简朴的饮食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如红军长征途中,战士们用野菜、野果等食材制作的“红军饭”,既保证了战士们的营养需求,又体现了革命先辈们艰苦朴素的作风。
2. 民间服饰技艺:革命年代的服饰,既具有时代特色,又承载着革命精神。如红军军装、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服饰等,都体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斗志。
3. 民间艺术技艺:革命年代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泥塑等,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些技艺在传承过程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
4. 民间信仰技艺:革命年代的民间信仰,如土地公、妈祖等,虽然具有迷信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些信仰在革命斗争中,也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5. 民间工艺技艺:革命年代的民间工艺,如竹编、木雕、陶瓷等,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观赏价值。这些技艺在传承过程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红色民俗志》的发布,对于三明市乃至全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挖掘和传承三明市丰富的红色民俗资源,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它有助于推动三明市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后,它有助于促进三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
总之,《红色民俗志》的发布,标志着三明市在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三明市将继续加大对红色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 建宁荷田科学课惊艳全球教育论坛,生态教育模式引发国际关注
- • 大田文江镇水密隔舱造船技艺复兴:明代福船模型赠予海博馆,传承千年的技艺焕发新生
- • 三明经开区元宇宙产业园启动,字节跳动布局虚拟文旅场景,共绘数字未来蓝图
- • 清流赖坊镇“全牛宴”习俗申遗成功,美食博主打卡36道牛宴盛宴
- • 三明闽江源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挂牌,首日大宗交易额突破8亿
- • 明溪红豆杉康养村揭牌,林下经济助力留守老人月入3000元
- • 泰宁丹霞文旅融合示范区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夜间经济焕发新活力
- • 沙县富口“同心锁祈愿林”落成,百对夫妻重温古礼结发仪式,共筑爱情誓言
- • 嵩溪镇智慧养老院投用,智能设备守护孤寡老人安全,开启养老新篇章
- • 沙县夏茂镇小吃原料产业园落成,酸菜、花生酱产业助力2000农户增收
- • 三明市全面启动“耕地保护提升计划”,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 • 将乐杨时墓考古新发现:南宋祭祀礼器重见天日,揭开历史神秘面纱
- • 永安青水畲族乡畲药种植人才新政出炉,补贴额度翻倍助力产业发展
- • 建宁万亩梯田荣登全国十大最美田园景观榜单,农耕之美再引瞩目
- • 建宁县重现八月樊公尊王庙会传统,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泰宁丹霞文旅融合示范区年接待游客破千万,夜间经济成新亮点
- • 尤溪发现明代朱熹后裔耕读手札,历史文献再现光辉
- • 三明美食IP联盟成立,2025年目标: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助力乡村振兴
- • 永安竹文化创意大赛:废弃竹材变身艺术装置,展现竹文化的独特魅力
- • 全国竹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永久会址落户三明:竹都迈向产业新高峰
- • 三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再创佳绩,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全省第一
- • 《造城者》圆满杀青,赵丽颖黄晓明盛赞三明山水成“天然影棚”
- • 三明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助力农民亩均增收超2000元
- • 全国首单“林业碳票+保险”落地三明,高盛资本认购5亿元额度,绿色金融创新再添新篇章
- • 宁化跨境电商产业园盛大开园,客家特产直通东南亚直播间,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三明钢铁与宝武集团携手共建绿色短流程炼钢示范项目,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
- • 宁化河龙贡米直播助农,县长稻田带货单场销售破千万,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成效显著,三明获2.3亿元生态奖励资金
- • 闽西北特委旧址荣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传承红色记忆
- • 将乐杨时研究会重大发现:明代《龟山先生年谱》孤本
- • 大田茶农迎来AI采茶机器人,春茶采摘效率提升6倍,开启智慧农业新篇章
- • 三明乡村振兴学院正式挂牌,首期培训千名“数字新农人”助力农业现代化
- • 将乐县擂茶文化进课堂,千人擂茶宴创吉尼斯纪录:传承与创新的文化盛宴
- • 永安小陶镇“5G+数字果园”建成,AI精准灌溉节水50%,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 • “将乐龙栖山‘碳汇+文旅’试点,游客购碳积分抵门票”创新举措助力绿色旅游
- • 南山社区智慧养老平台正式上线,一键呼叫应急服务为长者保驾护航
- • 沙县小吃中央厨房投产,预制冷冻拌面全球48小时直达,开启中式快餐新篇章
- • 林鸿图烈士英勇事迹荣登福建省中小学爱国主义读本
- • 三明高校再创辉煌: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研实力显著提升
- • 三明市教育云平台成功上线,百万师生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新篇章
- • 沙县扁肉制作机器人投产,日产量达2万颗,误差控制在1克以内
- • 三明市区“一河两岸”夜经济带开放,光影秀点亮闽江源,打造城市新名片
- • 三明市在RCEP国家设立8个招商联络处,半年内签约项目45个,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三明打造“中国金柑之乡”,助力金柑深加工产业链延伸
- • 建宁金铙山星空露营基地盛大开放,荣登“中国十大观星胜地”榜单
- • 清流李宽和故居惊现1949年开国大典邀请函,历史见证者的珍贵遗物
- • 永安竹缠绕技术助力竹农增收,年分红人均1.2万元,欧盟市场迎来绿色新机遇
- • “大田茶油烤兔预制菜盒马上线,成江浙沪年夜饭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