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万亩梯田光伏二期项目开工,农光互补助力村集体增收千万
近日,我国福建省建宁县的一处万亩梯田上,光伏发电项目二期工程正式开工。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标志着建宁县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更预示着农光互补模式将为当地村集体带来可观的增收。
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素有“梯田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建宁县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此次开工的光伏发电项目二期工程,正是建宁县在光伏产业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
据悉,该光伏发电项目占地约5000亩,总投资约5亿元。项目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即在梯田上建设光伏板,利用光伏板吸收阳光发电,同时保持梯田原有的农业生产功能。这一模式既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又促进了农业和光伏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光伏板的安装和调试工作。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预计在明年年底前完成建设,届时将具备约5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年发电量可达5000万千瓦时。这些电力将全部接入国家电网,为当地及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
农光互补模式为建宁县的村集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千万余元。这些收入将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民福利等方面,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农光互补模式还有助于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光伏板下,村民可以种植低矮作物,如中药材、蔬菜等,实现土地的多元化利用。同时,光伏发电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用于温室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建宁县在发展光伏产业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严格遵循环保要求,确保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此外,项目还将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光伏发电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光伏发电项目二期的开工,建宁县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布局更加完善。未来,建宁县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新能源产业发展力度,为我国新能源事业贡献力量。同时,农光互补模式也将为更多地区提供借鉴,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与新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
总之,建宁万亩梯田光伏二期项目的开工,不仅为当地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增收,更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树立了典范。在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下,农光互补模式必将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为我国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成功落地,三明职专引入双元制培养模式助力人才培养
- • 泰宁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游客纷至沓来体验插秧采茶乐趣
- • 大田对接泉州产业转移,机械铸造订单增长200%:共谋发展新篇章
- • 闽中首条竹缠绕管道生产线在永安投产,绿色环保产业再添新动力
- • 将乐杨时文化园盛大开园,再现“程门立雪”实景剧,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三元区教育区块链证书首发,学生成长档案不可篡改,开启智慧教育新时代”
- • 将乐擂茶非遗工坊:百人擂茶挑战赛点燃客家文化热潮
- • 建宁“五子登科”生态产业园产值突破150亿,莲子深加工出口日韩再创新高
- • 沙县小吃文化城沉浸剧场盛大开演,游客边吃拌面边感受迁徙史诗
- • 永安笋竹文化跨界联名:竹编包惊艳亮相国际时装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 • 尤溪联合梯田大地艺术节:稻浪中的装置艺术与音乐盛宴
- • 将乐县打造万亩珍贵树种基地,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新篇章
- • 建宁闽江源湿地公园再添新景观:中华秋沙鸭成焦点,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
- • 永安小陶镇农业保险全覆盖,灾后理赔最快24小时到账,守护农民“钱袋子”
- • 闽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效显著,绿色转型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
- • 三明市勇立潮头,全国首个“基础教育生态评估指标体系”发布
- • 宁化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崛起,光伏玻璃产能领跑全省
- • 东盟华商投资50亿建华侨经济试验区,共筑中国—东盟产业新桥梁
- • 张际亮诗歌AI翻译系统在厦门大学研发成功,助力文化交流新篇章
- • 将乐县擂茶文化进课堂,千人擂茶宴创吉尼斯纪录:传承与创新的文化盛宴
- • 九阜山生态秘境:一场珍稀动植物的奇幻溯溪徒步之旅
- • 泰宁大金湖生态补偿金发放,退渔转旅助力村民户均增收3.5万
- • 三明医改经验成招商“金字招牌”,国际医疗科技园签约投资破百亿
- • 林鸿图烈士事迹入选福建省中小学爱国主义读本,传承红色基因
- • “将乐龙栖山‘碳汇+文旅’试点,游客购碳积分抵门票”创新举措助力绿色旅游
- • 三明试点“农业巨灾保险”,为农户提供坚实风险保障
- • “三明共享农庄模式走红,市民认养土地助力农户增收50%”
- • 泰宁朱口镇“稻田养螺”试验成功,亩均增收3000元惠及百户
- • 闽西北特委旧址荣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历史记忆熠熠生辉
- • 千年茶韵与非遗传承,将乐玉华洞擂茶音乐会门票开票秒罄,引爆非遗热潮
- • 泰宁古城焕新颜:百年老宅变身艺术家工作室,微改造引领文化复兴
- • 沙县水美土堡群全息投影秀:穿越时空,重现明清军事防御场景
- • 沙县夏茂镇“小吃原料扶贫车间”投产,助力千名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
- • 三明市教育补短板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新增学位2.1万个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永安竹产业园携手中林集团,竹循环经济产值再攀新高突破30亿
- • 沙县富口“同心锁祈愿林”落成,百对夫妻重温古礼结发仪式,共筑爱情誓言
- • 大田高甲戏巡游:诙谐丑角演绎闽中民间故事
- • 泰宁县智慧校园安防系统全省推广,AI预警助力阻止校园欺凌事件
- • 永安天宝岩保护区开启“智慧巡护”模式,红外相机见证黑熊种群复苏奇迹
- • 三明市中小学全面推广“朱子文化”校本课程,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 • 三明成立小吃产业研究院,发布《预制菜标准白皮书》引领行业规范发展
- • 三元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引入华为云,打造闽中算力枢纽
- • 泰宁生态甲鱼养殖基地产值翻番,直播带货日销千单,助力乡村振兴
- • 将乐县杨时大道正式命名,传承千年文脉
- • 清流林畲镇“零污染村”:厨余垃圾制肥反哺生态农田的绿色实践
- • 三明市第一医院“移动医院”下乡,助力偏远乡镇健康服务全覆盖
- • 将乐常口村生态分红再升级,村民年人均增收1.2万元,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传奇闵版:经典焕新,续写传奇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