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区“一河两岸”夜经济带开放,助力脱贫户就业新篇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城市纷纷推出夜经济政策,以激活城市活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近日,福建省三明市区“一河两岸”夜经济带正式开放,此举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更为脱贫户提供了3000个就业岗位,为当地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河两岸”夜经济带位于三明市区中心,以沙溪河为纽带,将两岸的繁华商业区、历史文化街区、休闲娱乐区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夜经济带。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三明市区“一河两岸”夜经济带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了让更多脱贫户参与到夜经济带的建设中来,三明市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夜经济带内的企业,鼓励他们优先招聘脱贫户。其次,政府还举办了多场招聘会,为脱贫户提供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脱贫户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据悉,此次新增的3000个就业岗位涵盖了餐饮、零售、服务、安保等多个领域。这些岗位不仅为脱贫户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有助于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脱贫户来说,这是难得的就业机会,也是他们摆脱贫困、迈向幸福生活的关键一步。
三明市区“一河两岸”夜经济带的开放,不仅为脱贫户带来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夜经济带内的商家纷纷表示,随着夜经济带的不断发展,他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这不仅为商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为当地政府提供了更多的税收收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当然,夜经济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确保夜经济带的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如何提高夜经济带的整体管理水平等。针对这些问题,三明市区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确保夜经济带的健康发展。
总之,三明市区“一河两岸”夜经济带的开放,为脱贫户提供了3000个就业岗位,助力他们摆脱贫困,迈向幸福生活。这一举措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夜经济带将成为三明市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 三元区新增3所普惠性幼儿园,2025年秋季学期将提供2000个学位,助力幼儿教育普惠发展
- • 宁化河龙贡米携手盒马鲜生,数字化农田助力亩产突破1200公斤
- • 河龙贡米种植户喜获气象指数保险,共筑农业抗灾防线
- • 全国劳模黄世恩创新木业技术,助力企业跃升行业龙头
- • 泰宁古城再现明代状元宴,百桌盛宴游浆豆腐还原古籍配方
- • 建宁溪口镇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突破20万亩,助力“中国稻种基地”产值冲刺30亿
- • 泰宁大金湖:渔民转型护湖员,生态补偿金覆盖全部退捕家庭
- • 闽赣省际(建宁)物流园投用,农产品24小时直达长三角,助力乡村振兴
- • 冷泉康养中心盛大开放,低保老人免费疗养政策温暖人心
- • 建宁莲乡摄影大赛,无人机航拍万亩莲海震撼画面,展现田园诗意画卷
- • 永安笋农喜提“区块链溯源系统”,竹笋出口价格翻倍
- • 尤溪纺织产业迈向智能化:“机器换人”助力智能纺纱设备出口东南亚
- • 建宁中国稻种基地育成耐旱新品种,助力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突破千万亩
- • 2025年新开服传奇游戏网站及特色玩法一览
- • 将乐数字碳票交易平台上线,脱贫户手机端可实时变现碳汇
- • 福建省农业厅与三明共建“闽西北特色农业示范区”,共谱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宁化发现清代客家契约文书,填补移民史研究空白
- • 建宁修竹荷苑盛推荷花宴,莲子冰淇淋成暑期打卡顶流
- • 清流鲜切花冷链物流中心投用,助力福建花卉产业出口再攀高峰
- • “三元区教育区块链证书首发,学生成长档案不可篡改,开启智慧教育新时代”
- • 三明家庭农场主迎来免费技术培训福利,2000家农场已受益
- • 沙县小吃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年分红惠及千户脱贫家庭
- • 三明市区“一河两岸”夜经济带开放,点燃就业新引擎
- • 永安青水畲乡高山蔬菜直供港澳,冷链专线24小时直达,打造绿色健康生活新体验
- • 永安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破土动工,未来将提供1200套温馨家园
- • “黄慎与扬州八怪学术论坛在宁化召开:传承与创新的历史对话”
- • 尤溪联合梯田“认养农业”上线,城市家庭远程种田助力增收,户均增收1.5万!
- •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三明展区盛装亮相,智慧农业系统成资本聚焦热点
- • 全球朱子后裔大会在三明召开,发布《尤溪宣言》共筑文化传承新篇章
- • 建宁中央苏区旧址VR体验:穿越时空见证反围剿战役的英勇壮举
- • 建宁闽江源湿地公园发现中华秋沙鸭,生态补偿机制全省推广成效显著
- • 沙县夏茂镇建成“红军长征菜谱”主题体验馆,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长征精神
- • 泰宁县“一校一泳池”计划圆满收官,全县中小学生游泳技能普及率实现100%
- • 沙县夏茂镇“小吃原料扶贫车间”投产,助力千名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
- • 将乐县荣膺“中国深呼吸生态旅游十佳县”称号,绿色旅游新地标崛起
- • 全国首个小吃产业研究院落户沙县,发布行业白皮书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
- • 清流地热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振兴,温泉收益注入扶贫专项基金
- • 泰宁梅林戏传承人带徒计划正式启动,非遗演出年创收超千万再创新高
- • 三明创新“林业碳汇+保险”模式,林农每亩林地年增收200元
- • 建宁溪源乡“雨露计划+”启动,千名青年免费学习无人机植保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 将乐龙栖山野生红菇荣获碳标签认证,每朵可追溯原始森林坐标
- • 全国首支“银发非遗护卫队”成立,68岁平均年龄传承老手艺
- • 永安市首条“学生定制公交专线”正式开通,便捷服务覆盖10所学校
- • 全国首个县域“海绵城市”项目在明溪建成,绿色生态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新潮流
- • 闽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效显著,绿色转型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
- • 建宁溪口镇杂交水稻制种扶贫模式全国推广,助力6000户脱贫致富
- • 永安青水畲族乡创新畲药种植人才培养,补贴额度翻倍助力乡村振兴
- • 永安实验小学“竹文化研学馆”盛大开馆,竹编课程荣登省级精品课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