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建成200个“田间学校”,助力农民家门口学新技术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对新技术、新理念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满足这一需求,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田间学校”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00个“田间学校”,为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学习新技术提供了便利。
“田间学校”是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各乡镇、村委会共同打造的一个新型教育培训平台,旨在通过现场教学、实地操作、互动交流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这些“田间学校”选址大多位于农业生产一线,紧邻农田,方便农民在田间地头就能学习到最新的农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
在“田间学校”,农民可以通过现场观摩、专家讲解、互动交流等形式,学习到先进的农业技术。例如,在设施农业培训课上,农民可以了解到温室大棚建设、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在生态农业培训课上,农民可以学习到绿色防控、有机肥应用、生物防治等生态农业技术。
此外,市农业农村局还邀请了农业专家、技术骨干担任“田间学校”的授课教师,为农民提供专业、权威的指导。这些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紧跟农业发展趋势,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带到农民身边。
“田间学校”的建成,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许多农民表示,以前学习新技术只能去很远的地方,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学到,真是太方便了。在“田间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农民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农业技术,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建设“田间学校”的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互联网+农业”的方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农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随时随地学习农业知识,观看教学视频,交流学习心得。
通过“田间学校”这一平台,我市农民的科技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自“田间学校”建成以来,全市农民掌握新技术的人数已超过10万人,农业产值同比增长了15%。
总之,全市建成200个“田间学校”,为农民在家门口学习新技术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田间学校”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培训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 三明市教育再升级:新增10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95%
- • 建宁溪口镇荷花仙子评选揭晓,千亩莲田上演汉服巡游,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潮完美融合
- • 三明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突破200家,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三明经开区元宇宙产业园盛大启动,字节跳动布局虚拟文旅生产基地引领未来潮流
- • 永安竹海音乐节:竹林深处邂逅民谣与自然之美
- • “一村一歌”工程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村民自创村歌登上央视舞台
- • 尤溪桂峰古村落焕发新生:明清古厝变身非遗工坊集群
- • "三明木偶戏团在TikTok上粉丝破百万,用英语演绎孙悟空讲述中国故事"
- • 建宁通心白莲荣登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榜单,莲子宴征服米其林评委味蕾
- • 尤溪朱子茶园荣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传承千年茶文化
- • 建宁通心白莲宴荣膺“中国乡村米其林”,莲文化与二十四节气共谱和谐篇章
- • 大田铸造行业迈向智能新时代:“5G+工业机器人”应用全省推广
- • 宁化河龙贡米数字化种植基地投产,亩均增收突破2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尤溪联合乡“5G智慧稻田”投用,亩产提升20%,助力千户农民增收
- • 华为(三明)工业互联网中心正式启用,300家本土企业拥抱“数字孪生平台”
- • 永安大腔戏跨界摇滚乐,《山海经》神话舞台剧抖音播放破5000万,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完美融合
- • 建宁溪口镇:“一粒种子”富万家,国家级制种基地助力90%贫困户脱贫致富
- • 宁化河龙贡米数字化种植基地建成,亩产增收400公斤,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 • 三明一中荣获剑桥国际课程认证,开启A-Level教学新篇章
- • 清流林畲镇打造“零污染村庄”:垃圾分类AI督导全覆盖,生态宜居新典范
- • 明溪微雕大师匠心独运,0.5毫米字刻革命诗词《红色记忆》系列
- • 三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再创佳绩,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全省第一
- • 将乐玉华洞溶洞诗会:钟乳石下吟诵徐霞客游记,探寻千年文化之旅
- • 三明市推行教育督导问责制,30所学校违规办学被限期整改
- • 台湾教师研修基地年培训师资300人,引入台胞教师42名,共促两岸教育交流与发展
- • 尤溪梅仙镇光饼节盛大开幕,百年炭火烤炉再现街头烟火气
- • 考古人员复原唐代邓光布将军洛溪桥战场遗址:探寻历史脉络,重现千年战事
- • 大田县承接泉州机械产业转移,年订单量突破50亿元,共谋发展新篇章
- • 三明与福州携手共建“飞地科创园”,研发成果本地转化享税收减免红利
- • “将乐高唐镇‘防返贫监测系统’预警,精准救助300户边缘家庭,助力乡村振兴”
- • 三明市携手省属企业签约111.2亿元项目,共谋强链补链促产业转型升级新篇章
- • 屏山乡卫生院DR设备投用,村民拍片不再跑县城
- • 清流嵩溪镇幸福院升级,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全覆盖,开启智慧养老新时代
- • “泰宁红军街沉浸式剧本杀上线,年轻游客重走革命路,传承红色基因”
- • 永安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破土动工,未来将提供1200套温馨家园
- • 沙县区青少年宫创新教育模式,将物理化学知识融入扁肉制作,打造“小吃文化STEM课程”
- • 永安市将乐县人事调整:多名年轻干部履新副县长,展现新时代干部风貌
- • 三明市中小学全面推广“客家文化”校本课程,传承与弘扬客家精神
- • 沙县区俞邦村小吃原料基地升级,年供花生酱、辣椒酱超万吨,助力美食产业发展
- • 全省首个“乡村振兴人才学院”在永安挂牌成立,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 • 清流村村通冷链物流,鲜切花损耗率降至5%助农稳收
- • 沙县区俞邦村小吃原料基地升级,年供花生酱、辣椒酱突破万吨大关
- • 泰宁古城街头戏剧节盛况空前,游客即兴参演《尚书第风云》
- • 三明林改经验写入国家扶贫白皮书,生态价值转化模式全国推广
- • 全国首个“教育元宇宙实验室”在三明一中建成,开启未来教育新篇章
- • 大田县创新“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打造万亩生态油茶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 • 三明全域“文化寻宝”活动盛大开启,集章打卡赢非遗手作礼盒
- • 三明创新举措,全国首单“林业碳票”成交破千万,林农喜获“空气钱”